湊佳苗老師又一本與母性有關連的書,但其中關連著一件殺人命案,當年幼天真無邪可愛的女兒被殺害,但嫌疑犯居然是身為國中教師的她的學生,生為人母,她應當復仇,但是為人師表,她要原諒那些殺人兇手嗎 ? 在放假前一天的最後一堂課,主角森口老師冷靜地吐出她的告白 ...... 。我覺得新奇的是內文的標題用的是神職者、殉教者、慈愛者、求道者、信奉者、傳道者,來代表文章中的人物,每一個篇章,都是用他們個人的視角來陳述,這讓我再一次深刻的知道了人心的偏見、醜惡與價值觀。其中故事巧妙的使用了 二十世紀的黑死病、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-- 愛滋病,來引出角色們的心境,個人認為這本書很有趣,有空便翻閱看看吧 !
內容簡介
《告白 ( 電影原著小說 ) 》
2009 本屋大賞第一名,新人湊佳苗打敗東野圭吾、伊坂幸太郎名家,聲譽鵲起
至今總銷量已破 280 萬冊,全新校園犯罪書寫,真正影響力驚人的小說
改編電影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外語片,松隆子主演,蟬聯暑假 4 週冠軍,破 14 億台幣
本書自從出版以來,即話題不斷,銷售屢創佳績。改編電影今年終於上映,由松隆子飾演那位痛失愛女、決定報復的老師,其演技備受矚目。其他主角還有飾演熱血 老師的岡田將生,及飾演寵溺孩子的母親的木村佳乃。導演是導過《下妻物語》、《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》的中島哲也。這個將一位老師和 37 位嫌疑犯中學生的 對峙搬上大銀幕的故事頗令人期待。配合電影上市,時報也將這本小說加上電影書腰,重新再版。
當倫理和正義分歧,你該選哪邊?
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意外溺斃,後來經她私下調查,原來是班上兩位學生謀殺的,但殺人動機實在荒唐。痛失愛女的老師辭職,不向 警方申請重新調查,而在結業式那天向全班學生告白真相,並透露了她的復仇計畫,在學生們的心底種下恐懼的因子……
全新的校園犯罪書寫
作者利用《罪與罰》的反推理手法來心理分析新世代教育和校園犯罪,各篇章由受害者親人、嫌疑犯學 生、嫌犯的家人及女同學等主觀視角分別告白,一步步逼近犯 罪動機的核心,藉此也提出許多重要問題,像是師生親子關係如何有效溝通、校園犯罪的法律面和道德面的懲罰該如何拿捏、如何與疑似有問題的學生相處來預防犯 罪、如何落實個別化人格教育、青少年犯罪的法律規章是否該檢討等等,小說適切地用個人的自白故事點出當今教育出了問題的因果所在。
全書的結局極具爭議,是「考驗大家的倫理觀和正義感」(本書日文版編輯平野優佳的話),《讀賣新聞》報導說很多人就是因為想跟別人討論一下這個結尾,而向身邊的人推薦此書。
名人推薦
2009 年書店大獎第 1 名
第 29 回小說推理新人獎
週刊文春「 2008 年 Mystery Best 10 」第 1 名
寶島社「 2009 年這本推理小說真厲害!」第 4 名
各大書店工作者告白推薦
台灣
太過分了!這本書怎麼可以從第一行就掌控讀者的呼吸,直到每篇的最後一行,反讓人震撼得倒抽一口氣!湊佳苗就像一隻會吐絲的黑蜘蛛,將人類的脆弱與偏執、生 活如夾心般的無奈,鮮活且殘酷地與文字相綑綁,讓人一讀就像黏著在蜘蛛網上無法動彈,直到牠啃食你的最後一刻……啊~真是太過分了!
金石堂網路書店文學線負責人莊晏青
沒看過日本人這樣寫的,讓不同角色講同一件事,但說法不一樣。可以拍成舞台劇。
誠品書店資深員工蟹堡
日本
早已遠遠超越「作為新人作家非常努力」的層次。讓我們見證了嶄新才華誕生的瞬間。
Orion 書房 Norte 店/白川浩介
從牽涉在事件中的人們各自的觀點,一個接一個主述來展開,讓人能興味盎然的讀到最後。已經很久沒有這種興奮感了。
丸善日本橋店/篠田晃典
雖然讀中感也好、讀後感也好都如此令人不舒服,但在注意到之前翻頁的手就已經停不下來了!像這樣的書還是第一次遇到。
日本出版販賣/古幡瑞穗
就跟讀宮部美幸一樣沉迷的讀下去。如果是在電車上看很容易坐過站,這點請特別注意!
有鄰堂惠比壽店/加藤泉
《告白》完全不像出自新作家的手筆,是一部完成度極高的作品。保證書中充滿了耐人尋味的謎。
江崎書店成城店/千葉茂之
如同在全然黑暗中乘坐雲霄飛車的速度與恐怖感。加上極致的臨場感。從最初的幾頁開始,就被這份驚懼給虜獲。
紀伊國屋書店本町店/百百典孝
被「語言=欺騙的力量」徹底擊倒。僅僅是主角在講台上向學生告白的台詞,就讓第一章的描寫滿溢這種不尋常的力量。
紀伊國屋書店梅田本店/星真一
戰慄著開始讀,還是戰慄著結束。讀了這小說以來,都變得不敢喝牛奶了。令人驚異的新作家登場。
紀伊國屋書店新宿南店/白井惠美子
這是一面鏡子。對於罪行深重的年輕人,那憤怒的復仇究竟是「太超過」抑或「太寬容」?在衝擊性的結局之前,你自身的「黑暗」也將浮現。
常磐書店本店/宇田川拓也
編輯推薦
耐人尋味的犯罪告白!
許多人都喜歡聽告白,愛的告白往往令聽者臉紅心跳;那麼帶著恨或帶著復仇的告白,聽了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呢?小編慢慢聽(看)著這場駭人的「告白」,環環相
扣、高潮迭起的情節,除了讓小編屏氣凝神到差點兒喘不過氣來,更讓小編閱後沉澱了好久,因為,在那一時間有點兒茫然,無法釐清好人壞人,也無法判斷公理正
義為何了!
故事以一位中學女老師在校園游泳池內發現自己的四歲女兒「意外溺斃」開始,延伸出六個篇章,似剝洋蔥般,分別由女兒「意外溺斃」的女老師森口悠子、嫌疑犯 A 同學渡邊修哉、嫌疑犯 B 同學下村小直、班長美月、 B 同學的二姊下村聖美等 5 人出場自白,層層剝出驚悚情節,一步步逼近犯罪動機的核心。而有趣的是,每個人所處的立場不同、憎恨的對象不同、殺人動機也不同,但兜起來卻讓整個故事充滿張力。
此外,書中巧妙串連出 校園犯罪事件、親子問題、教師道德觀、人格教育 …… 等社會議題。例如森口悠子身為教師,以有義務保護學生為由,沒將真相告知警方,卻私下制裁著嫌疑犯;同學們自以為伸張正義制裁著嫌疑犯,甚至強迫不願參與的班長美月拿盒裝牛奶丟嫌疑犯,讓美月不禁心想:「小直跟修哉是殺人犯的話,那這些人又是什麼呢?」而小直的母親護子心切且望子成龍的心態,反而造成小直無形的壓力 …… 這些問題都讓人深思並留待讀者探討。
而全書最讓小編覺得有趣的是,作者運用了許多是「心理戰」:森口悠子老師制裁嫌疑犯 A 、 B 兩位同學的方式是,告知在他們的牛奶裡滴入了愛滋病人的血液,讓他們處於罹患愛滋病的恐慌中;疑犯 A 同學渡邊修哉藉著大家懷疑他疑似罹患愛滋病的情況下,咬破自己的小指,用流出的鮮血嚇唬那些欺侮他的人;嫌疑犯 B 同學下村小直在新導師寺田良輝不斷家庭 訪問的壓力下,終於瘋了,但其實幕後另有黑手在操控 …… 至於故事最後的高潮更是一個駭人的瘋狂「心理戰」,當然,這個閱讀樂趣要留待讀者自己去探索了。
全書毫無冷場是無庸置疑的,兩位嫌疑犯青少年的心情轉折令人又驚駭又疼惜,作者湊佳苗在點出種種社會問題的同時,更寫出了人性的脆弱、偏直和無奈,也難怪雖為作者的出道作,卻能於 2009 年擊敗強勁對手東野圭吾與伊坂幸太郎,得到日本本屋大賞(由各大書店店員推薦投票產生)第 1 名。
推薦影片
VIDEO